家長把孩子送到中專真能學到東西么?
今天看到一個網友發出的這樣質疑:我就搞不懂了,中專都是混日子的,家長把孩子送到中專真能學到東西么?看到這樣的提問,我不禁要問,那你覺得應該送到哪里?去高中?還是送到社會中游蕩?
高中不是學生的唯一出路
很多人都在網上叫囂取消中專,普及高中。他們只是想當然地認為學生到了高中就聽話了,就學習了。我們看看分流到中專的初三畢業生,他們中間是有問題生,但是大部分學生只是學困生,品德是沒有問題的,智商是沒有問題的,他們只是不適合現在的文化課教育模式,不能因此就把他們歸結為差生,甚至把他們說成是廢銅爛鐵,我是極不贊成的。
就是這幫某些人口中的“廢銅爛鐵”構筑了我們國家的社會基礎。你是高才生,辦公室白領,你用的桌椅是中職生制造銷售的,你參加評標制作的標書是中職生設計印刷裝訂的,你取快遞是中職生負責物流的,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與他們息息相關。他們是不擅長學習文化課,但這不影響他們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為國家的強大,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疫情期間,看看大街上的快遞小哥,有幾個是本科研究生,正是他們的串聯,維持了正常的社會秩序。社會的發展需要多層次人才,看看我們周邊的一線制造業、餐飲業、銷售業、服務業全都需要有過專門專業教育經歷的從業者,這些行業不需要太高深的文化層次,只要勤奮,愿意付出,一樣能出彩。這樣的工作本科研究生愿意去么?去了又能堅持下來幾個人?
所以說高中不是唯一出路,上中專也不是徹底就廢了。中專是有學生混日子,但也有更多的學生通過職業教育找到了人生的方向。再說了,即使是本科生,上課睡覺,曠課打游戲的也不在少數。
不上中專,初中畢業生放到社會上就廢了
初中畢業生年齡也就十四五歲,這樣的年齡到企業就是童工,沒有哪個企業敢用。很多初中畢業不上學的,基本都是到親戚朋友家的小作坊幫忙,除了打雜什么都沒學到。更多的是厭倦了工作,天天抱著手機躺床上,虛度光陰。
孩子還是應該上學,上不了高中那就上中專。有人說到中專就是混日子。試問中專的這幫孩子放到高中是不是就不混日子了。他們已經被初中“放棄”了,已經通過一次次文化課考試證實了,他們不適合現在的文化課教育。強壓他們到高中課堂,強迫他們學習更難的語數外,你覺得他們就學了?我可以負責任的說,那時的高中跟中專又有何區別,甚至還不如中專。
最起碼在中專他們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學習專業課,文化課上的失意和不自信,會在專業課學習中找補回來。成不了研究型人才,成為一個技術人才,成為社會中的一塊磚,總歸是有用的。
在中專能學到什么?
1、全新的學習體驗,文化課是基礎但不是全部,專業課才是核心。全新的教學模式,不再是教室滿堂灌,多種多樣的實訓課程一定讓你大開眼界。
2、成績不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。中職學校成績不再像初高中那樣唯一了,你的動手能力強,技能大賽上可以一展風采,如果能在全國甚至世界技能大賽獲獎,你的未來不是夢;你有才藝特長,素質能力大賽,傳統文化大賽都有你展示的平臺。在中專,真的可以說是素質教育,只要你想展示,只要是你想改變,有的是機會。
3、高職單招、對口升學,讓你上大學不再遙遠。上中職就徹底與大學無緣了么?非也。國家已經打通了中職、高職、本科的升學通道,只要想學,甚至研究生也不是問題。其實上中專也是上大學的一條捷徑,通過中專考大學,考試內容相對簡單,競爭對手相對較弱,比起在比較差的高中拼本科,在中專幾率更大。不用質疑學生在中專混日子,學校有好有壞,想學好那就去好學校。
中專存在,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,育人也好,成才也罷,都是在教育學生。是有混日子的,但是更多的是有益的成長。原來初中天天曠的學生,現在在中專能安穩地坐在教室了,這就是進步;原來頻繁打架斗毆,天天惹事,現在遇事能冷靜了,這就是進步。
成功的標準很多,不能只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標榜;學生教育有多種,成長有快慢,我們不能以成就高低論長短,要以對學生的影響為衡量準繩。只要是這個學生通過中專教育找到人生方向了,哪怕他就是擺個地攤,這就是成功。因為中專的存在,讓我們社會少了一個不和諧分子,多了一個有用的勞動者,這就是中專的成功。
關鍵字Tags:家長 孩子 送到 中專 真能 學到 東西
家長把孩子送到中專真能學到東西么?網址:http://www.dzdtkj.cn/html/xxdt/xwkx/5257.html